DB5305∕T 174-2024 岫粳28号、岫粳29号生产技术规程(保山市)

ID

4A2BC99073E94AE3A6CF00563D1DA1E5

文件大小(MB)

0.29

页数:

10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CCS B 21 DB5305,保山市地方标准,DB 5305/T 174—2024,岫粳28 号、岫粳29 号生产技术规程,2024-09-10 发布2024-12-10 实施,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05/T 174—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施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施甸县农村能源环境资源站、,施甸县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昌宁县卡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国生、钏兴宽、康洪灿、王锦艳、段浩平、张义、尹正钦、祝永院、蒋福、,何荣满、赵峰、何兴姣、魏永田、盛连伟、杨加平,DB5305/T 174—2024,1,岫粳28 号、岫粳29 号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岫粳28号、岫粳29号的术语和定义、特征特性、产地环境、大田生产技术、收获与贮,藏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岫粳28号、岫粳29号的品种鉴别和大田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NY/T 496 肥料合理施用准则通则,NY/T 847 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则总则,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MH/T 1026 飞机施用农药规范,LS 1212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DB5305/T 79 保山市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岫粳28 号,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K12为母本、云粳12号为父本运用杂交育种技术育成的常规粳稻,审定编,号:滇审稻2018031号,3.2,岫粳29 号,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K24为母本、云粳12号为父本运用杂交育种技术育成的常规粳稻,审定编,号:滇审稻2020001号,4 特征特性,4.1 植物学特征,DB5305/T 174—2024,2,岫粳28号、岫粳29号植物学特征参见附录A,4.2 生物学特性,岫粳28号、岫粳29号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5 产地环境,5.1 种植区域,适宜海拔1 500 m~1 850 m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5.2 环境要求,应符合NY 5116的规定,6 大田生产技术,6.1 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6.2 种子处理,6.2.1 浸种药剂按附录B 执行,6.2.2 浸种前晒种2 d,用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药剂浸种48 h~72 h,在温度30℃~32℃条件下,催芽露白后播种,6.2.3 机插秧播种后实施暗化催芽技术,6.3 育秧,6.3.1 人工栽插育秧在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播种。每667 m2大田育秧用种2.0 kg~3.0 kg,秧田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为1:20,6.3.2 机插育秧按DB5305/T 79 规定执行,6.3.3 移栽时秧龄40 d~45 d,秧苗素质达到苗高20 cm~30 cm,白根数≥20 条,茎基宽≥10 mm,每基本苗带1~2 个分蘖的壮秧标准,6.4 移栽时期,移栽期在4 月下旬至5 月中下旬,6.5 移栽密度,每667 m2 栽1.8~2.2 万穴,人工栽插每穴栽2~3 个基本苗,机插每穴3~5 个基本苗,6.6 施肥,6.6.1 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 的规定,6.6.2 每667 m2 施有机肥500 kg~1 000 kg,施氮肥(N)10 kg~15 kg、磷肥(P2O5)5 kg~6 kg、,钾肥(K2O)8 kg~12 kg、锌肥(Zn2SO47H2O)1 kg~2 kg。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全部和氮肥的,40%~50%作基肥施用,氮肥的30%结合化除作分蘖肥施用,氮肥的20%~30%作穗肥施用,DB5305/T 174—2024,3,6.7 田间管理,6.7.1 水浆管理,6.7.1.1 浅水插秧,插后保持3 cm~4 cm 水层,6.7.1.2 分蘖期保持薄水灌溉,栽后30 d~35 d,总茎蘖苗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的80%时,根据苗情,撤水晒田,过头苗重晒5 d~7 d,生长不足的田块轻晒3 d~4 d,晒田达到田间有裂缝或者土壤表层,见大量白根,6.7.1.3 孕穗期间实行间歇灌溉,保持6 cm~7 cm 水层,6.7.1.4 抽穗期间保持5 cm~7 cm 水层,灌浆至成熟期间歇灌水,收获前7 天开始排水,6.7.2 病虫草鼠害防治,6.7.2.1 化学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 的规定,6.7.2.2 农药包装废弃物按《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执行,6.7.2.3 农药喷洒器械应符合NY/T 1876 的规定,航化应符合MH/T 1026 的规定,6.7.2.4 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7 收获与贮藏,7.1.1 收获,成熟期及时收获。人工收获损失率≤2%;机械收获损失率≤3%,破碎率≤2%,含杂率≤3%。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7.1.2 贮藏,7.1.2.1 含水量低于14%的稻谷及时精选后在避光、常温、干燥的场所贮藏,注意通风、防潮、防虫、,防鼠,7.1.2.2 严禁与有毒、……

……